这些国家的“第一”都是中国人做的
作者:天使不投资人 来源:天使不投资人2017年10月27日 11:30:00

或许“传音”这个名字还留在你我的记忆中。在曾经的新闻里,这款国产手机的出口量竟然超过了华为和中兴,而且俨然是非洲第一大手机品牌

对传音现象的总结早已有之。简而言之,传音不是把手机卖给非洲人,而是“做能卖给非洲人的手机”。对黑人拍照的大幅优化,夸张的双卡、四卡功能,赠送头戴耳机的音乐属性,都瞄准了非洲人民独特的需求。何况,传音在非的销量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价格十分低廉的功能机、键盘机,个中意味就更加不言而喻。

除了传音,还有很多国内团队的“西游”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做到了各大市场的第一。

阿拉伯最大的直播平台7Nujoom

在很多人的想象中,阿拉伯地区可能是距离“直播”最遥远的地区。想想直播在中国是怎么为大众熟知的?在对服饰要求相当严格,女性要戴希贾布(穆斯林女性穿戴的面纱或头巾)的阿拉伯地区,直播真的有机会吗?

7Nujoom的创始人刘玎说,一般人对阿拉伯的认识并不全面。首先,“阿拉伯”一词是个民族和文化概念,而不是宗教概念,阿拉伯文化所覆盖的地区,有宗教国家也有世俗国家,宗教色彩在不同国家的浓度也各不相同,比如在埃及、摩洛哥、黎巴嫩等地区,女孩子并不被强迫戴上头巾。

其次,宗教氛围浓厚,为中国人所熟知的以沙特为首的海湾地区,虽然来自宗教的束缚较多,当对直播反而有更强烈的需求。去沙特玩过的朋友应该了解,沙特的娱乐资源极其缺乏,体育场虽然有,但电影院一定是没有的,KTV这种在多数国家本就不流行的设施就更是没有。此外,沙特还实行全国禁酒,这就令沙特人的日常生活更加枯燥——无疑,在网上看直播能够打发他们的“休闲时光”。

再次,从单纯的人口数量来说,阿拉伯地区有近4亿人口,是个极大的市场;而在网络人口的角度,阿拉伯远胜非洲,甚至有比印度、东南亚更强的优势,原因在于3G、4G良好的覆盖面积。

最后,由于文化、宗教上较大的差异,欧美产品虽然被阿拉伯地区广泛使用,欧美团队却几乎不会为阿拉伯地区打造专门的产品,这就为垂直市场留下了足够的空白

刘玎并不是一位创业新秀,实际上,他和他的联合创始人范建鹏,前者是曾经名噪一时的“飞信”的技术总负责人,后者则是飞信服务器端v5总架构师。可以说,飞信的核心技术团队打造了如今的7N(7Nujoom的简称),其技术水平不言而喻。何况,在飞信鼎盛的末期,飞信一度认识到海外市场的重要性,刘玎等人也频繁出海调研,并专攻了音视频通讯技术。

除了技术团队,7N的COO刘博夏是原新浪微博商业运营高级经理,曾就职于三星、奥美广告,在2015年初便加入7N。此外,7N的国际化负责人Amr Said(埃及籍)曾任百度、360海外事业群中东地区负责人。如今我们看到7N在阿拉伯地区的运营是非常成功的,这离不开复杂细腻的本地化运营。

7Nujoom不是一个“换皮”的大路货中国直播跨境电商erp,其产品本身就为阿拉伯地区量身定制。举个最简单的例子,阿语的阅读顺序是从右向左(有点类似古代汉语),但其中阿拉伯数字部分又和国际惯例一样从左向右。不照顾到这种细节,就很难打造当地人喜欢的产品。

7N并非因为直播火爆而“出海”,实际上7N的成立早在“中国直播元年”2016年之前,而其研发则要追溯到2014年。按照刘玎的说法,裂变科技不是“想做一个直播”,而是“想做一个适合阿拉伯地区的产品”。7N如今覆盖22个阿拉伯国家,拥有近千万注册用户和数千名主播,已经成为了阿语地区的“第一”。

此外,裂变科技的另一款产品Haahi也是土耳其地区最大的直播平台。如今,这两款产品都已增添了短视频模块,不只是单纯的直播了。

我们不禁要问,7N是如何在阿拉伯地区招募主播的?实际上,7N的经验是:在富裕但保守的海湾地区寻求收入,在开放的北非地区寻找主播。这只是一种概括,实际上海湾地区也有一些比较开放的国家,而相对保守的沙特等地也并非找不到主播。简而言之,如果您登录7N看一下,会发现并不是“满屏幕头巾”,看起来与“通常直播”相仿的主播也大有人在。

只是依靠国内团队在阿拉伯地区寻求主播显然并不容易,也并不现实。因此,在“寻人”方面,7N有三个独特的方法值得其他企业学习:一是在外国设立办事处,依靠中国的管理人员和本地团队开展本地化的运营;二是团结当地大企业,比如7N就与阿拉伯地区最大的娱乐集团Rotana展开了长期合作;三是依赖其他早期出海的中国企业,这些“自己人”不一定能在具体的业务层面提供帮助,但他们能给予的信息、渠道则是多方面的。

不过,既然有可能涉及宗教禁忌,7N当然要在运营方面格外下苦工。一方面,7N严格把控节目内容并严格跨境课堂主播,触犯禁忌的内容绝对不允许出现。另一方面,虽然不要求主播戴上希贾布,但主播总体的穿着规范仍有要求,不能打“擦边球”,这方面的管理比国内更为严格;比如,北非开放地区也同时有着较为炎热的天气,清凉的夏装虽然可能确实是主播的日常穿着,但在直播时,7N也会要求主播多加注意。

至于直播内容,“阿拉伯直播”其实与世界各地不会有太大的区别,唱歌、跳舞、脱口秀等才艺表演同样比较常见。7N也展开了较为积极的线下运营,比如2015年8月在埃及开罗举办了开斋节演唱会,让各位主播登台献唱;还比如结合开斋节开展慈善跨境课堂,请主播们在街头分发节日食物等。较大的规模和积极的线下活动令7N收获了当地的正面形象。2016年,开罗政府便邀请7N团队前往当地,并向其颁发了“社会贡献奖”。

直播和短视频的出海,主要思路都较为清晰:打造适合当地市场的产品。因此,无论是YY旗下的BIGO,猎豹旗下的Live.me,还是上海闻学网络的Musical.ly、Live.ly或者杭州趣维科技VivaVideo,都是在国外取得骄人成绩、在国内却不为普通用户所知的产品。

裂变科技与他们相似而又不同。相似的是,裂变利用自身的海外经验及技术实力,打造了适合当地市场的绝佳产品;不同的是,裂变并不打算专攻直播或短视频,也不打算停留在阿拉伯的7N及土耳其的Haahi,而是打算以更多的形态进军更多的地区。比如说,东南亚直播市场有BIGO和Kitty live等强大的先行者,假如裂变要在东南亚有所作为,大概就不会再选择“直播”这一形式。

7N已于9月公布了A轮融资1.05亿元,估值达到4亿。投资方为德同资本、360、天神互动和三千资本。

美国最大的视频科技媒体GIGadgets

同样在9月,GIGadgets也宣布了获得数千万人民币A轮融资的消息,投资方为深圳国中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国中创投另一个为人熟知的称呼,便是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

作为北美最大的视频科技媒体,GIGadgets接受如此“国字头”的投资或许令一些人感到诧异。但其实,除了本身是中国公司的原因,GIGadgets将来在业务层面的发展也将与中国本土息息相关。

GIGadgets(以下简称GI)如今在Facebook拥有订阅用户830万,月均视频播放次数1-2亿次,平均每个视频播放200万次。如果单纯以流量计算,其实GI不仅是北美最大的视频科技媒体,俨然已经是北美最大的科技媒体。用户习惯从PC向移动端的转移,以及短视频获取流量的强大能力,在此可见一斑。

不过,GI创始人黄夏琦表示,GI如今的成绩不只是短视频之功,与北美市场本身的特点也息息相关。在黄夏琦的判断中,科技短视频在北美能够发力,毋宁说只有北美市场才能给科技短视频如此大的空间。

在中国,拥有流量的媒体不在少数,而科技媒体作为其中的新生代成员,一直以来却缺乏能和美国同行一争高下的底气。在互联网时代,美国的cnet估值已超过100亿美金,同时期(2009年以前)的中国甚至连知名度较高的科技媒体都还没出现。移动互联网时代,BuzzFeed的巨大成就更是令所有科技媒体人侧目,国内显然也缺少可以与其一争高下的存在。

然而GIGadgets作为中国团队的产品,如何能在北美市场站稳脚跟呢?黄夏琦说,北美用户与中国用户相比,对科技更感兴趣,对智能硬件更感兴趣,对未来趋势也更感兴趣。

黄夏琦说,“科技”在中国或许是小众,但在美国却是“显学”。科技媒体在北美的体量或许是个印证。一个细微的差别在智能硬件领域显示得极为明显:在中国,受到追捧的智能硬件几乎都是已经生产出来,流通于市场,被验证的优质产品;而在美国,美国人更喜欢那些“还没生产出来”或者说“几年之内都不会出现”的产品概念。

黄夏琦举例说,一个视频展示了一种猜想,未来我们能够通过微型机器人清除血栓,这显然不是现有的科技水平能达到的,这种视频在北美就会非常受欢迎。而在中国,这样的视频虽不至于受冷落,却很难进入大多数人的视野——或许我们对今年能买得到的手机更关注。

如此般差异带来了不同规模的流量,也带来了不同级别的市场影响。在GI成立初期,GI便通过为科技类产品拍摄视频获得了广告收入;如今,GI已经有余力设立自己的基金,培养有前途的青年导演,让他们通过拍摄科技类视频(并非仅限于短视频)积累经验和名声。

然而GI并不只是专攻内容生产的公司。如果说早期的GI主要通过生产内容获取广告收入,今后的GI或许会向更直接的电商模式迈进。作为比消费者更懂上游硬件厂商,比上游更接近消费者的直接评论、反馈的中间环节,GI也要加快整个产业链购买-反馈-升级的速度。

在拍摄视频时,GI所展示的优势主要是善于传播和营造口碑,能同时为新产品获取流量和好评。但这只是由上至下的传播,如果不仅“串联”而是要“整合”产业链的话,GI将会快速消化消费者的意见,向厂商传达理性且主流的声音。

这种声音并不仅仅意味着推广方式的优化,也涉及产品的优化、服务的优化以及品牌的优化。如果这些反馈由厂商自己感知、自己分辨然后自己做出调整,产品的升级速度就是传统的以年为单位;而如GI等在上下游都有音量的整合者加入后,产品乃至整个链条的升级周期可能会缩短到月。

这可能是媒体为“消费升级”能做的最大贡献之一。很明显,最需要消费升级的大概不是美国本土,而是大洋彼岸的中国。对智能硬件生产略有所知的读者应该非常清楚,美国人生产无穷无尽的新鲜概念,在KickStarter和IndieGoGo发起大量众筹,但是获得善款的产品,只有在珠三角等地区的一系列制造企业的帮助下才能在几个月内与消费者见面,否则上市时间将遥遥无期。

客观来看,以珠三角大大小小的生产商为代表的中国制造企业,在制造业中端所积累的优势并非其他地区短时间内能够替代的。发达国家多数已经脱离了产业链中游的制造环节,人力成本也偏高;中国以外的多数发展中国家,虽然拥有低廉的人力成本,却缺乏配套的中端产业,人才不足,工业设计水平也偏低。印度和东南亚在低端的纺织业方面可以取得一定优势,生产智能硬件还早得很。

而另一方面,中国企业虽然拥有制造优势,在产品、设计方面却仍存在诸多问题。缺乏来自消费者的直接反馈是这些传统厂商最大的弊病。如果想要获取高附加值,打造自有品牌乃至进军海外市场,中国制造企业就务必跟随整个产业链一起升级。

虽然GI如今合作的硬件企业多数是美国本土企业,但在可预见的将来,中国企业将会更加需要倾听最先进的市场的声音。

无数个今日头条

在新闻杂志的领域,可能是受今日头条的影响,中国产品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更是非同凡响。在许多国家,中国的“类头条”app长期在Google Play榜单前十占据数个席位,在有些国家甚至做到了第一。

我们来数一数哪些在各国排到第一的新闻杂志类产品出自国人之手。

在中国近邻的印度,UC/优视科技(如今已被阿里并购)出品的UC News是毫无疑问的新闻霸主。除了印度,UC News在印尼也是第一名。不得不说,阿里的国际化经验还是非常充足的。

巴西的榜单则出现了一款看名字很难知道来自中国的产品,五洲万象旗下的Central das Notícias。其实,如果只是以“巴西第一”来评价Central das Notícias未免太不公平,因为这款产品在许多国家排名都比较靠前,即便不是第一也相当广泛地为人所知。另外,五洲万象旗下的Baca,在UC News出现之前在印尼也一直排名第一,如今则被UC News抢去了风头。

如果考虑到历史因素,那么值得一说的公司就不仅UC和五洲万象。比如,今日头条(字节跳动)自己的TopBuzz在不少国家的排名都不错,甚至一度在美国排到Top1。如今TopBuzz在美国也保持了第二名的成绩,影响不容小觑。此外,在美国,紧随头条TopBuzz之后的News Break同样来自一家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的中国公司。

在印度市场,深圳英诺威科技的Hotoday News也曾经一度Top1,但在UC News的冲击下已经逐渐销声匿迹。不过英诺威科技出品的新闻app仍然在各个国家的榜单刷着存在感,如今较为有名的比如在智利排到Top2的Noticias Bacáns。

中东地区的中国头条们也在努力。虽然产品名称普遍是阿拉伯文字所以难以介绍,但福州龙腾简合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和福州网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这两家公司也纷纷跻身沙特Top10。其中,网乐网络的Wonder News在国内以“中东今日头条”的名声为人所知。

如果说Wonder News是中东今日头条,GüNDEM则是土耳其今日头条。这款产品来自位于北京的安远国际,不仅在土耳其,在巴西榜单也进入过Top10。但海外市场同样竞争激励,如今的GüNDEM在土耳其和巴西都有较大的滑落。

如果考虑并购的话,被猎豹收购的News Republic更是在全球范围内都名声斐然。比起在单一地区“霸榜”,在50多个国家都拥有较高影响力的News Republic无疑是不可小视的新闻应用。

如何出海?

以7N和GI为最佳范例,可以看出中国团队不仅能够像几年前那样向海外输出工具和游戏,在文化门槛较高的内容领域,同样可以做到最好。这一方面是因为中国在移动互联网方向的发展本就居于世界前列,一方面也因为世界各地的发展水平过于失衡:在北美、欧洲以外的许多市场,巨大的空白都等着有心人来填补。

如果说中国创业者经历并一直经历着“C2C”(Copy to China)的时代,那么我们也悄然迎来了走出中国的时代。一带一路的红利固然可贵,公司本身的聚焦更是重中之重。

出海的重点包括哪些呢?

瞄准当地需求。7N在海湾保守地区成功地“戴着面纱做直播”,GI作为中国科技媒体在美国“墙内开花墙外香”,都不仅是把国内的东西复制到国外,而是瞄准了海外市场与国内市场的差异。

本土化的运营。即便是新闻杂志这种高度相似的app,不同国家的最受欢迎者也有着巨大差异。既然很难看到哪家新闻媒体覆盖全世界,我们就该知道垂直于本土的运营有多重要。

重视法律法规,尤其是版权。内容类app想要走出去,获取当地传媒集团、娱乐集团的支持几乎是必经之路。仅仅依靠网络素材,显然难以洞穿被国际主流媒体忽视的北非、南美等地区。

资本的快速跟进。在海外市场,一起出国的企业起步往往是平等的,谁能最快地加速,谁就能占据前列。

如今美股的火爆,令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关注起海外资本市场。其实,不只是靠拢外国资本,试试从最开始就去靠拢外国用户,是否也会有前途呢?诸多在海外做到“第一”的中国企业说明了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