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调到“调整” 乐视印度这一年发生了啥
作者:亿邦动力网 来源:亿邦动力网2017年03月06日 14:53:17

【亿邦动力网讯】四个月后,乐视资金紧张的蝴蝶效应终于传到印度,不能时时跟进乐视“故事”的当地群众被惊了一把。

去年11月,在传出资金链紧张,拖欠供应商货款问题一周之后,乐视创始人贾跃亭在内部发表12周年全员信,承认面对巨大资金和组织压力,宣布乐视生态战略进入第二阶段,即告别烧钱扩张、聚焦现有生态。

上周五,这封公开信终于在印度“落地”了。印度媒体《经济时报》引用匿名消息源称乐视在当地市场面临危机,正在大幅裁员,甚至有撤离的可能。如果中文翻译过来,全文的论调大概就是“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同时也暗示这一命运不是没有原因。

印度媒体披露了啥?

印度媒体《经济时报》上周五连发两篇报道爆料乐视在当地的经营危机,亿邦动力网将信息点整理如下:

1. 乐视将在印度裁员85%。孟买和德里办公室已被削减到只剩少量员工,班加罗尔的研发中心正在裁员中。

2. 乐视印度智能业务COO Atul Jain和网络应用、服务和内容COO Debashish Ghosh已经辞职。

3. 正值母公司遭遇经济危机之际,乐视可能退出印度市场,专注于中美两国。此外,11月以来当地的废币运动也使其销售额大跌,加速退出步伐。

《经济时报》同时刊载了乐视印度COO Alex Li回应:

1. 两位高管离职属实。

2. 从去年起开始重新调整规划当地业务,已采取一定措施确保“经营规模与资源相一致”,但85%的数字不准确。

3. 不会退出印度市场。

4. 以上调整与废币行动无关。“为了保证可持续性,所有生意都要是能盈利的,这是采取某些措施的首要目标。”

消息传到国内引起广泛关注,乐视官方也发布回应:

1. 印度是乐视的战略市场,没有任何退出计划。

2. 过去一年,乐视印度成功获取了市场认知度,并初步打开了市场规模。现在乐视印度从快速市场扩张转变为健康可持续的扩张,这是业务战略和执行的正常更新。

3. 随着战略的转变,采取适当措施以确保业务的可持续性和盈利能力是恰当的一步,遂公司在包括印度在内的市场中将采取相应规模调整。

4. 乐视印度有一个强大的研发团队,随着长期业务成长的需要,公司更为重视研发部门,这个团队也不仅是为印度市场,同样也为乐视全球市场服务。

5. 今年乐视在印度也有一个健康的产品线。公司正在准备在下周召开新品发布。

高调的当年

乐视于去年1月正式进入印度,8月宣布落成投厂,曾计划到去年末超级手机的月出货量达到20万台。到目前为止,乐视推出了5款超级手机和超级电视,内容和互联网相关付费服务,并上线乐视商城。

乐视落地印度时的发布会被称为“印度有史以来最大规模之一”。当时乐视宣布与印度宝莱坞最大电影发行商EROS、视频直播商YuppTV合作,为用户提供电影内容和250个直播频道,内容包括儿童、生活、电影、音乐、娱乐、新闻,语言覆盖英语与12种当地方言;前三星高级副总裁Atul Jain(上文提到的离职高管)加盟,担任乐视印度智能业务COO;还将在印度成立规模千人的产研中心。

去年8月,即进入印度8个月后,乐视宣布投入700万美元在印度北方邦大诺伊达区(Great Noida)设厂,彼时手机销量累积达100万台,平均每月12.5万台。

当时印度IT和电子产品部长Minister Ravi Shankar Prasad也在场,颇为激动地表示:“印度电子产品的市场规模到2020年有望达到4000亿美元,因而本土生产也很有必要。乐视具有全球知名度,看到它能在进入印度短短8个月内就对准印度制造(Made in India)令人振奋。”

乐视印度发生了什么?

乐视印度收起锋芒早有苗头。去年11月,在乐视成立12周年之际,创始人贾跃亭在全员信中承认面临资金和组织压力,反思乐视生态扩张节奏过快,“蒙眼狂奔、烧钱追求规模扩张同时,全球化战线一下子拉得过长”。当时贾跃亭提出“告别烧钱扩张聚焦现有生态”的第二阶段。

不管外界视作的败退,还是自称的战略调整,乐视在印度本土一直也面对着避不开的挑战。

第一,根据IDC的数据,印度2016年智能手机出货量达到1.091亿台的历史峰值,但依然不如老式翻盖机的成绩,后者全年出货量高达1.361亿台,一定程度上说明手机市场还相对传统,乐视以设备卖内容的思路实行起来有一定难度。

“对于印度这样的国家,整个生态系统还没有准备好,内容付费的体量还难以完全支撑一家在硬件上不挣钱的公司。”印度电信专家Faisal Kawoosa分析道。

第二,IDC数据还显示,去年小米首次冲进智能机榜单的前五,在国货中仅次于联想/摩托罗拉,占比6.6%,算下来每月出货量超过5000万台。对比之下,乐视每月20万的小目标实在微不足道。

第三,除了乐视、小米,印度智能机市场上还有不少国货。去年假日销售季中,除榜首的三星之外,本土品牌完全不见踪影,肯砸钱而且向来打实惠牌的中国品牌们——小米、联想/摩托罗拉、OPPO和Vivo“霸占”了前五名。IDC称,到2018年印度品牌将从全年前五名的排行榜中消失。

这意味着,印度市场越来越接近中国品牌自己的竞技场,相似或者至少熟识的营销套路,同样的异国面孔,一如既往的财大气粗,如何能够脱颖而出也是严峻的考验。